擇要:
1. 憑藉中西文化交匯的獨特優勢,香港擁有港式漫畫、武俠小說等豐富的文化資源。
2. 2022年文創產業增加值達1,221億港元,占本地生產總值4.5%,較2005年增長超過一倍。
3. 香港已培育出《老夫子》、《古惑仔》、《百分百感覺》、《風雲》、麥兜、金庸作品、B.Duck、《九龍皇帝》、《九龍城寨》等眾多成功的本土文創IP。
4.香港文創IP具備多樣的商業化路徑,包括影視改編、遊戲、周邊產品、主題公園等授權產品。
5.香港文創產業正通過內容本地化、數字平臺、國際展會、跨境合作等多元路徑,系統性地開拓全球市場。
6.香港政府通過多項基金支持文創發展,”創意智優計畫”已資助780個專案,政府資助總額達34億港元,惠及3萬多家中小企業。
7. 隨著數字科技(NFT、VR、AR和元宇宙)和大灣區文化協同發展,香港文創產業的進程將進一步加速。
香港文創產業生氣蓬勃
文化創意產業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中蓬勃發展的現代產業,涵蓋視覺藝術、設計、表演藝術、古董、出版、流行音樂、影視及動漫等多個領域。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匯的國際都市,擁有豐富的歷史底蘊與文化特色,如港式漫畫、武俠小說、粵語流行音樂等,為文創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根據最新統計,香港從事藝術、文化及創意產業的從業人員約225,880人。文化和創意產業的增加值由2005年的523 億港元升至2022年的1,221億港元,升幅超過一倍,占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也從3.8%增長至4.5%。香港的文創IP商業化已有許多成功先例,包括《老夫子》、《古惑仔》、《百分百感覺》、《風雲》、麥兜、金庸作品、B.Duck、《九龍皇帝》、《九龍城寨》等。
IP 商業化路徑
1. 《老夫子》——跨媒介與品牌聯名
– 推出大量周邊產品,如T恤、玩具、公仔、書包、郵票、紀念幣和限量版服裝等。
– 改編為動畫、電影和舞臺劇,並與速食連鎖店(如麥當勞)合作推出主題玩具套餐。
– 授權遊戲公司開發手機遊戲和電競內容,並進軍區塊鏈領域,推出NFT和元宇宙專案。
2. 《百分百感覺》、《古惑仔》、《風雲》——影視改編與海外授權
– 通過電影、遊戲和周邊產品實現商業化,並注重品牌合作與授權。
3. 麥兜——本土文化與跨界合作
– 推出公仔、服裝、文具和食品包裝等周邊產品,深受香港及內地市場歡迎。
– 系列電影(如《麥兜鳳梨油王子》)票房表現優異,並通過DVD和流媒體(如Netflix)擴大影響力。
– 與周大福、屈臣氏、國泰航空等品牌合作,推出聯名產品,增強品牌
4. 金庸武俠——全球影響力與多領域變現
– 小說如《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笑傲江湖》被多次改編為影視劇,帶來票房和流媒體版權收入。
– 衍生電子遊戲(如《射雕英雄傳OL》《笑傲江湖OL》)收入可觀,並推出角色公仔、服裝、主題公園等授權產品。
5. B.Duck——品牌生態與國潮融合
– 通過創意、設計、供應鏈、管道、推廣和授權形成閉環,SKU超過5萬種。
– 計畫開設實體店,打造“IP內迴圈”,並與年輕設計師及日本插畫師合作,推出跨界商品。
6. 《九龍皇帝》——街頭藝術與數字資產
– 作品被製成明信片、T恤、貼紙等,在旅遊紀念品店和設計商店銷售。
– 與Vans 等潮牌合作推出限量鞋款,併發行NFT收藏品,吸引全球數字藝術愛好者。
7. 《九龍城寨》——賽博朋克美學的商業潛力
– 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創下1.129億港幣票房、大陸破5億人民幣,全球累計票房超過1億美元佳績
– 推出T恤、模型、書籍、海報等周邊產品。
在全球市場中擴展影響力
香港文創產業正通過多種方式積極拓展全球市場。
金庸武俠IP全球化:金庸小說被翻譯成英、法、日、韓等多國語言,Netflix投資製作英文版《射雕英雄傳》劇集(《TheLegendoftheCondorHeroes》),面向全球觀眾。
B.Duck 的海外擴張:香港潮玩品牌B.Duck通過授權合作進入東南亞及歐美市場,與日本Sanrio、韓國Kakao Friends 等國際 IP 聯名,在倫敦、東京開設主題快閃店。
《九龍城寨》國際發行: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通過索尼影業全球發行,在北美、歐洲、東南亞等地上映,並登陸AmazonPrime等流媒體平臺。
麥兜的跨文化傳播: 麥兜動畫電影入選法國昂西國際動畫電影節,系列作品通過Netflix在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推出多語言配音版本。
《老夫子》NFT國際化播: 老夫子IP與區塊鏈平臺合作發行NFT藏品,通過OpenSea等國際交易平臺面向全球數字藝術收藏家銷售。
香港漫畫出海: 《風雲》《百分百感覺》等漫畫被翻譯成泰語、越南語版本,在東南亞書店及Comixology等國際數字平臺銷售。
M+博物館全球策展: 香港M+視覺文化博物館將”九龍皇帝”等本土藝術IP納入國際巡展,在巴黎、紐約等地舉辦香港文化主題展覽。
藝術Basel 香港展:作為全球三大藝術展之一,ArtBasel香港每年吸引數百個國際和本地畫廊參與,成為亞洲藝術交易的中心。2025年3月的展覽預計將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東遇西」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吸引歐洲、美國和內地的收藏家和投資者。
香港影視節全球交易: 香港國際影視展(FILMART)每年吸引Netflix、迪士尼等國際買家,促成《明日戰記》等影片的海外版權交易。
設計品牌海外佈局: 香港設計品牌”住好啲”(G.O.D.)在倫敦、東京設立門店,將本土懷舊元素轉化為國際化家居產品。
政府大力推動文創產業化發展
香港政府在2025-26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提出積極推動文創產業化發展,通過文化藝術盛事基金、電影發展基金及創意智優計畫等提供支持。其中,“創意智優計畫”已批核超過780個文創專案,資助金額達34億港元,惠及3萬多家中小企業。
香港文創產業和大灣區文化協同發展
香港文創產業與大灣區文化協同發展正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用的深度合作格局。
平臺共建: 深港共建”前海深港設計創意產業園”,吸引300+香港設計機構入駐,實現設計專利跨境互認。
授權交易:香港國際授權展設立大灣區專區,促成潮玩IP授權交易。
產業合作與項目聯動: 香港的設計師通過參加廣州設計周、深圳時尚節等活動,與內地企業合作開發產品;香港的遊戲開發者和科技公司與深圳、廣州的科技園區合作,開發VR、AR和元宇宙項目,推動數碼文化內容的創新。
據大灣區文創產業聯盟數據,2023年區內文創經濟規模達1.2萬億元,其中港深廣三地協同專案貢獻超40%。未來隨著”文化數位化”戰略推進,香港專業服務與國際網路將與大灣區製造能力、市場規模形成更緊密的”前研後產”格局。

免責聲明
本月度報告中使用的所有資訊均來自被認為可靠的公開來源,但我們不保證本報告的準確性或完整性,也沒有尋求對這些資訊進行獨立驗證。本報告中的前瞻性資訊或陳述包含基於假設、對未來結果的預測、尚未確定的金額的估計的資訊,因此涉及已知和未知的風險、不確定性和其他可能導致實際結果發生重大變化的因素,與目前的預期不同。對於您因存取、使用或依賴本說明中包含的任何資訊而產生或遭受的任何直接、間接或後果性損失、利潤損失、損害、成本或開支,我們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