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要:
1. 全球時尚服裝市場空間廣闊,MordorIntelligence預測2024年達1.36萬億美元,2029年達1.78萬億美元,CAGR為4.63%。
2. 先進生產技術如數碼/鐳射印花、3D針織、半自動縫紉和機器人技術推動行業轉型,催生功能性與時尚化面料。
3. 亞太、拉美和非洲等地區的人口紅利及中產階級增長為時尚服裝提供廣闊發展空間。
4. 電商普及和數字行銷提升了服裝行業的市場觸達和消費者體驗。
5. 快時尚和潮流更迭加速行業動態,滿足消費者對多樣化、即時性的需求。
6. 外國設計(如IrisvanHerpen、Viktor & Rolf、Alexander McQueen、Comme des Garçons)以技術創新、前衛藝術和概念化著稱。
7. 中國設計(如ICICLE、Shang Xia、李寧)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香港品牌(如G.O.D.、ShanghaiTang、YanYan、YMDH)結合東西方文化、都市活力和環保理念。
8. 服裝設計主題擴展、可持續時尚、智能服飾、個性化服飾及數字體驗(如NFT、AR)將賦予行業新魅力。
9. 本地市場規模有限、快時尚競爭、供應鏈成本上升及數字轉型滯後等挑戰困擾香港時尚服裝業。
10. 通過拓展內地市場(大灣區合作)、推動可持續與智能服飾、利用BUD計畫及電商資助,香港可抓住商機實現轉型。
時尚服裝產業空間廣闊
近年來,電子商務和數字化行銷的普及、快時尚與潮流更迭,以及數碼及鐳射印花、3D針織、半自動縫紉及機械人等先進生產技術湧現,各種功能性、時尚化的服裝面料應運而生,為新時期全球服裝產業的創新、蛻變和新發展注入全新動能,亞太地區、拉美和非洲等新興市場的人口紅利和中產階級增長為時尚服裝提供了廣闊空間。Mordor Intelligence 預測全球服裝市場預計到 2024 年將達到 1.36萬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 4.63%,到2029 年將達到1.78萬億美元。
外國、中國和香港的時尚服裝各式其式
綜觀外國時尚設計,以其多樣性和前衛性著稱,注重技術創新(如3D列印)和概念化表達,強調時尚的藝術性。例如,IrisvanHerpen(荷蘭)以3D 列印技術和未來主義為靈感,使用鐳射切割和透明樹脂,打造出雕塑般的服裝,既有藝術性又有科技感。Viktor&Rolf(荷蘭)以戲劇化和概念化為特色,將服裝變成藝術裝置,如“反重力”系列,裙子仿佛漂浮在空中。AlexanderMcQueen(英國)以數碼印花和誇張廓形聞名,將自然元素(如海洋生物)與高科技結合,創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CommedesGarçons(日本)以誇張的填充物改變身體輪廓,解構主義、不對稱設計、挑戰傳統審美。
中國設計師近年來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展現了獨特的創意視角。ICICLE設計靈感源自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現代審美,強調可持續性,使用天然纖維和環保染料。ShangXia採用傳統手工藝,強調工藝與設計的結合。李寧將中國傳統文化與街頭風格結合,推動中國運動時尚品牌國際化。此外,不同的設計師以“慢時尚”為理念,結合中國傳統手工藝(如紮染、刺繡),使用天然纖維、手工織布、絲綢、羊絨、天絲等不同面料,設計簡約卻富有文化深度的服裝。
香港作為東西方文化交匯之地,結合本地都市文化和環保理念,展現多元化和實用性。G.O.D.結合傳統與現代,推出富有香港特色的服裝和配飾,獨特的品牌故事和文化認同感吸引了本地及國際消費者。ShanghaiTang(上海灘)重新詮釋傳統旗袍,加入現代剪裁,將中國傳統服飾現代化,吸引年輕消費者。YanYan以輕鬆、舒適且帶有玩味的針織服裝聞名,設計風格融合了香港的都市活力與國際視野,常以鮮艷的色彩和趣味圖案為特色,打破傳統針織服裝的單調印象。YMDH以街頭風格為基礎,融入時尚與藝術的元素,反映當代社會的問題。
時尚服裝潛力無垠
展望未來,服裝設計主題擴闊、可持續時尚升級、功能服裝、智能服裝、個人化服飾、數位化時尚體驗,將賦予服裝設計無窮魅力。
服裝設計主題擴闊:歷史與文化、自然與藝術、經典名畫、面料改造、建築外觀、印花圖案、復古和未來主義等主題不斷豐富的服裝內涵。
可持續時尚升級:消費者的環保意識的提高,推使服裝業在產品開發和生產過程中採用新興技術,使用再生材料(如回收塑膠瓶製成的聚酯纖維)、有機棉,以及零廢棄設計(Zero-WasteDesign)。
功能服裝:隨著休閒風興起,運動風格與日常穿搭結合,強調舒適與功能性。另外,具備防紫外光、防射線、排汗、保溫及防汙等功能服裝需求也加速走進視野。
智能服裝:內建感測器、電子元件或智慧材料,以提供額外的功能,例如健康監測、優化提升運動健身表現、戶外太陽能充電、動態環境變化適應。
個人化服飾: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消費者對個性化、品質和時尚感的需求日益增加。人們不再僅僅滿足於基本功能,而是追求能展現自我風格和身份的服裝。從客製化的刺繡(如姓名縮寫)到按需訂製的剪裁,品牌開始提供更多個人化選項。例如,透過線上平臺,顧客可以選擇布料、顏色、傳統圖騰、徽章甚至配件,打造專屬單品。
數位化時尚體驗:實體服裝與數位技術結合,例如附帶NFT認證的限量單品,或通過AR展示穿搭效果。設計上也出現「虛擬風」視覺,如全息效果面料。
香港時尚服裝業的挑戰和出路
香港時尚服裝公司在當前全球化與數位化迅速發展的環境下麵臨多重困境,但同時也存在轉型與發展的機會。香港本地市場規模有限,消費力受到內地「北上消費」趨勢影響,許多香港居民選擇到深圳等地購物,導致本地零售業(包括時尚服裝)銷售下滑。同時,國際快時尚品牌(如Zara、H&M)和內地電商(如淘寶、拼多多)的低價競爭進一步壓縮香港品牌的生存空間。香港製造業外移後,服裝公司多依賴內地或東南亞代工,但近年原材料價格上漲、運輸成本增加,以及地緣政治導致的供應鏈不穩定,使成本控制成為難題。相比之下,內地品牌因更接近供應鏈核心,具備成本優勢。許多香港時尚品牌過去依賴中高端定位或國際市場代工經驗,但隨著消費者偏好轉向個性化與永續性,部分品牌未能及時調整設計或品牌故事,失去年輕客群的青睞。與此同時,國際奢侈品牌與新興設計師品牌的競爭也削弱了香港品牌的市場辨識度。雖然電商與社交媒體行銷已成為主流,但一些香港服裝公司仍未完全適應數位化趨勢,例如缺乏強大的線上銷售平臺或有效的KOL(關鍵意見領袖)合作策略,難以與內地品牌在抖音、小紅書等平臺的強勢曝光競爭。
香港的時尚服裝公司應將目光轉向中國內地市場,尤其是大灣區,利用香港的設計優勢與內地的製造能力合作,推出符合內地消費者喜好的產品(如融合中西文化的設計)。香港品牌可利用其國際化形象吸引內地中產階級,透過建立自有電商平臺,並與內地熱門平臺(如天貓、京東)合作,同時運用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媒體進行品牌推廣,結合直播帶貨與KOL合作提升曝光率,並透過數據分析精準定位目標客群。此外,時尚服裝公司應該與大灣區工廠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實現「設計在港、製造在內地」的模式,降低物流成本。同時,探索按需生產減少庫存壓力。同時,借助香港作為國際樞紐的地位,拓展東南亞或歐美市場。
打造個人化與智能服飾,開發客製化服裝服務或智能服飾產品,以及推動永續時尚轉型,與科技公司合作(如香港本地初創企業)降低研發門檻,也是十分可取的辦法。例如內建健康監測功能的運動服或可調溫外套,滿足消費者對功能性與獨特性的需求;採用可回收材料或低碳生產技術,打出「香港綠色時尚」的品牌形象,並參與國際永續認證(如GOTS)。同時,透過故事行銷強調品牌對環境的承諾,吸引注重永續性的年輕消費者。
借力BUD計畫
合資格的香港企業可以申請「BUD內地計畫」以及「電商易」資助以發展內地市場的項目。每家企業的合共最多可獲資助核准項目及累計積資助上限分別為70個核准項目及港幣700萬元,每個項目最高資助金額港幣100萬元。務求更快把握商機,中小企業可以考慮「申請易」,該計畫加快審批時間,處理申請的時間減半至30個工作天內完成,資助金額為港幣十萬元或以下的項目,可以用於廣告推廣、參與展覽會、設計/製作宣傳品、建立/優化公司網頁、宣傳用途的流動應用程式、檢測及認證服務和申請產品專利或商標註冊。

免責聲明
本月度報告中使用的所有資訊均來自被認為可靠的公開來源,但我們不保證本報告的準確性或完整性,也沒有尋求對這些資訊進行獨立驗證。本報告中的前瞻性資訊或陳述包含基於假設、對未來結果的預測、尚未確定的金額的估計的資訊,因此涉及已知和未知的風險、不確定性和其他可能導致實際結果發生重大變化的因素,與目前的預期不同。對於您因存取、使用或依賴本說明中包含的任何資訊而產生或遭受的任何直接、間接或後果性損失、利潤損失、損害、成本或開支,我們不承擔任何責任。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